【办实事】教育整顿看执行: 温情执行助力企业渡难关,积极作为优化营商环境
为确保政法队伍教育活动落地落实,宜城法院发挥“温情”执行优势,扎实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坚持善意文明的执行理念,在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被执行人的不利影响,有效化解纠纷,建立涉企业案件评查制度,助力企业信用修复,促进民营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为营造良好的环境贡献力量。
近日,宜城某科技公司因多起经济纠纷被申请强制执行,经过案件评查,发现该企业涉执案件较多,如果按照常规查封、列入失信等执行手段,会导致该企业从银行贷款受阻,生产经营持续性被打断,不但不能保障申请人未来的债权实现,还会产生其他负面社会效果,使该企业濒临破产。
考虑到该企业的实际经营困难,宜城法院执行局组建以局长陈向东同志为组长的专班,全面梳理该公司的所有涉执案件,分头行动与7名申请人沟通,告知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状况、法院采取的具体执行措施及相关后果。冻结公司基本户,虽然对案件执行进展有积极意义,但有可能使被执行人公司纳税受阻,从而面临处罚,不利于后续发展;并且如果企业偿还债务能力大打折扣,也同样不利于申请人的合法权益的实现。
经过几十次的不懈努力,7名申请执行人对法官所描述的强制执行将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了更深刻的理解。双方当事人敞开心扉,互相释放善意,增进理解和交流,逐渐产生和解意向。
宜城法院执行局随后组织了三次调解,最终双方达成执行和解协议,申请人同意被执行人分期履行,法院对被执行人账户解除冻结。被执行人按期履行第一期欠款60余万元,剩余合同欠款约定如期履行,被执行人某科技公司的信誉得到修复,生产不受影响,申请执行人权益得到了保障,实现了双赢。在和解协议签约现场,双方对法院善意文明的执行工作表示肯定。
队伍教育整顿的目的就是服务发展,提升效能。下一步,宜城法院执行局下将足“绣花”功夫,开足马力打好法治营商改革攻坚战。正确处理执法办案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之间的关系,着眼企业司法获得感,正确处理指标优化与企业满意度提升之间的关系;强化审慎善意司法,正确处理严格司法与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之间的关系。树立争先创优意识,正确处理精准对标创建与打造样板品牌之间的关系;树立客户思维,正确处理被动司法与构建亲清新型法商关系之间的关系。以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为目标,没有“绝对优势”,只有“比较优势”,不断自加压力、勇攀高峰,持续创造更多“比较优势”,加快打造营商环境样板的法院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