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法庭联调 三姊妹和好
布谷催耕早,嘉禾熟麦秋。五月的乡下田间正是一片丰收景象,但雷河镇新河村村委会调解室里,宜城法院鄢城、雷河两个法庭的工作人员却在为三姊妹耕种的三亩田地问题苦口婆心调处。
汤某育有一子二女,张某育有一女,上世纪90年代两人再婚,孩子们也自小生活在一起。如今,汤某已故多年,汤家三个女儿也已各自外嫁,只有汤家儿子因精神疾患与继母张某仍生活在老房里。因汤家儿子的承包地问题,汤家二女与继母张某、继妹汤家小女之间发生矛盾,相互扯皮、打架,甚至毁坏了田中庄稼。经村、镇多次调解未果,导致家中3亩多农田抛荒两季,汤家小女一气之下把汤家二女起诉到法院,要求维护其土地承包经营权。
此案从法理上讲并不复杂,但主办法官秦爱平了解到双方积怨已久,村委会先前做过许多工作仍未解决,认为此案不能生硬判决了事,必须尽最大努力将矛盾从源头化解。于是,熟悉案情的鄢城法庭联合了解当地情况的雷河法庭一起前往新河村进行调解。
到达村委会后,双方仍各执己见,时而缩成小圈讨论方案,时而剑拔弩张互相争执。见状,两法庭联动配合,采用“背对背”调解法分别向双方摆事实讲道理,耐心释法说理。
在法官的多次努力引导下,双方当事人的对立情绪有所缓和。鄢城法庭秦爱平法官主打亲情牌,以双方“一家人”关系为基础,本着以和为贵的原则,找准利益焦点针对性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
雷河法庭李鹏程庭长则负责开“药方”,反复和双方当事人及其他家庭成员沟通,先后从承包地的权属权益、监护人的职责、双方争议的法律关系等各个方面向当事人普法交底,并在摸清当事人意见和诉求后,找准症结所在,迅速制定调解方案。
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并签署了调解协议书。双方对调解结果非常满意,并且表示事情归事情,亲人归亲人,以后还是一家人。
至此,该起纠纷顺利解决。
乡村治,百姓安,天下稳。这次人民法庭联合调解成功,是两个人民法庭优势互补、村委会配合协助的结果,更是宜城法院在人民法庭参与诉源治理、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司法保障的有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