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法院新闻

“云调解”为农户追讨售粮款

时间: 2020-03-02 15:38 来源: 政治部

“云调解”为农讨售粮款

 

 

“今天上午,郑集法庭在第三审判庭云开庭审理两起不当得利案件。”宜城法院微信工作群里传来审管办通报。

昨日,家事审判合议庭微信调解2件;今日,郑集法庭“云调解”2件。新冠病毒来得如此凶猛,但似乎并未影响到法院工作的进度和步伐,反而更激发了法官的工作动力,让他们卯足劲地在“疫”线上与时间赛跑,与疫情较量。

案件详情:2014年, 宜城市德鑫工贸公司欠郑集农户粮食款未付,农户周某某、许某某、李某分另向宜城法院起诉,判决生效后,三农户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经征求周某某、许某某同意扣,法院将两人的粮食款32127元汇入李某的银行卡内,由李某分别转交给周某某和许某某各10700元。2020年1月6日,导致周某某、许某某二人分别将李某起诉到法院。

郑集法庭受理案件后,该庭唯一的法官---庭长刘俊查看诉状和当事人提供的法院领款凭证,认为案件事实非常清楚,是出于什么原因被告李某又不愿意将钱返给两原告呢?带着这个疑问,刘俊通知被告到庭了解情况,被告说:“我也欠别人的钱,由于德金工贸公司欠我的粮食款没给我,别人催得也紧,我就先用那笔钱救了急,待有钱后再还他们俩。”刘俊听后严肃地指出:“李某,你的这种行为是一种不当得利和不讲诚信的表现,你欠别人的钱可以想办法还,可以找别人商量,但不能将别人的钱硬生生地占为己有。”被告李某当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表示回家想办法还钱。

离开庭的时间越来越近,可被告李涛却没能将钱还上。没想到开庭时间又逢上新冠病毒疫情,为了保证公平正义不因疫情的影响而“迟到”,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法官刘俊决定利用在线调解平台进行一场 “云调解”

法庭上,通过视频遥遥相望的原、被告显得很平静,没有往日面对面的尴尬。刘俊借机主持双方调解,要求他们商讨出都能接受的调解方案。通过商量,在法官刘俊的主持下,被告分别与原告许某某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被告李某某给付原告许某某10700元,2020年6月30日前付5000元,10月30日前付5700元。被告李某某与原告周某某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被告李某某给付原告周某某6700元,2020年6月30日前付3000元,10月30日前付3700元。

通过在线调解平台线上调解,调解过程仅需30分钟,不仅大大提高了审判效率,还能达到案结事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