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审务公开 > 执行动态

“消失的他”看到悬赏公告在朋友圈传开后……

时间: 2025-08-06 08:48 来源: 综合办

“消失的他”看到悬赏公告在朋友圈传开后……

 

“白法官,我刚在朋友圈看到了法院发布的悬赏公告,可否先撤下来?身边好多人都看到了这个公告,对我影响很大,我会尽快凑钱还款的。”被执行人付某急切地打来电话说道。

近日,宜城法院执结了一起借款合同纠纷案件,被执行人付某迫于“悬赏令”曝光的压力,主动联系申请执行人高某,在支付部分款项后与高某顺利达成执行和解。

僵局:被执行人下落不明

高某与付某借款合同纠纷一案,经宜城法院主持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由付某分期向高某偿还欠款金额16620元。调解书生效后,因付某未按约定履行还款义务,高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干警通过多方查找,也未能与被执行人付某取得联系。而其名下多个银行账户、微信被依法冻结后再无进账,通过线下调查未查询到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受被执行人手机号码停机、下落不明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该案执行陷入僵局。

破局:悬赏公告精准发力

为打破执行僵局,有效保障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经高某申请,宜城法院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对被执行人付某的悬赏公告,广泛征集其财产线索。悬赏公告发布仅过两天,被执行人付某便主动联系到执行干警,自称其人在外地,自己确实更换了新的手机号,导致法院和申请人无法联系,并表示自己会尽快与申请人联系。当天,被执行人付某即先行向高某支付了10000元,并对下余款项制定了还款计划,双方就案件执行达成和解。申请人向法院提交了对被执行人解除强制措施的申请。

 

 

悬赏公告是通过申请执行人的申请向社会发布悬赏信息,通过互联网拓宽执行渠道,借助社会力量查找被执行人的财产或下落。通过社会舆论压力形成威慑,倒逼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是法院化解“执行难”问题的重要手段。下一步,宜城法院将充分发挥执行悬赏公告的作用,切实用好悬赏这把“利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督促被执行人主动履行债务,切实兑现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