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法院信息

借“五势”聚“五力”全面发挥审判职能 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时间: 2021-05-25 16:30 来源: 政治部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以来,宜城市人民法院积极探索创新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举措,不断提高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水平,借助“五势”倾力打造“五力”营商服务品牌,为服务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和坚实的法治保障。

因势而谋 挖掘服务群众潜力

根据省委、市委和上级法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新部署新要求,落实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的“1+2+3+N”工作措施,制定《关于深入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切实加强市场主体司法保护和服务,提高合同执行效率、全面加强中小投资者保护、推进“立审执”提速增效,推进结案进度,提升办案效率,监控审判流程,落实涉企经济影响评估制度制定《宜城市人民法院涉营商环境投诉举报暂行处理办法》,主动发现并大力整治我院在司法办案工作中的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问题,切实解决涉企案件的“堵点”“痛点”“难点”,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着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大力推进涉法涉诉信访积案攻坚,促进息诉罢访、案结事了。

造势而动 凝聚社会各界合力

教育整顿期间,宜城市人民法院面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代表、社区书记、企业家代表等社会各界,通过召开座谈会、深入企业走访等方式,多频次、多角度征求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意见,践行开门纳谏听民意,开门见山找问题、不遮不掩谈意见承诺。截至目前,共调研走访62人次,征集意见建议24条,并对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梳理汇总,专题研究,制定方案认真落实,进一步提升干警法治观念,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乘势而上 提升审判职能效力

制定《关于进一步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在立案、审判、执行等各个环节明确工作职责,压实各部门责任。诉讼服务中心充分发挥涉企“绿色通道”作用,优先审查、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刑事审判中正确区分罪与非罪、经济纠纷与刑事犯罪等法律界限,依法从严从快处理针对企业、企业家的敲诈勒索、暴力讨债、非法拘禁、非法阻工等危害人身、财产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安全的犯罪;民商事审判中坚持市场主体诉讼地位平等、法律适用平等、法律责任平等等原则,严禁出现案件办理错误等问题,依法保护守法企业和企业家财产权和人身权;深化企业破产府院联动,完善破产审判机制,探索有效识别破产清算与重整机制;行政审判中妥善认定政府与市场主体签订的行政协议效力,依法支持市场主体的合理诉求,严禁损害市场主体利益的问题发生;执行过程中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严格区分涉案财产和合法财产、个人财产和企业财产、当事人财产和案外人财产等情形,严禁超范围、超数额查封、扣押、冻结和执行。

顺势而为 激发司法公开活力

立体化服务,开展线上+线下诉讼服务,线上推行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网上缴费、网上调解、网上开庭、12368服务热线等智能服务,线下提升干警服务态度、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促进法院办案更加规范化、透明化、人性化。通过法院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每日发布教育整顿进展情况与取得成果,公开举报方式,将教育整顿变成百姓看得见、听得到的身边事,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不断提升百姓司法满意度。截至目前,宜城市人民法院公众号推送信息30余条,微博、今日头条发文12篇。

应势而生 增强查纠整改威力

在教育整顿查纠整改环节,宜城市人民法院按照“五个过硬”要求,弘扬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坚持问题导向,推进“6+2+2”专项整治活动,即在整治六项顽瘴痼疾的基础上,坚决整治破坏法治营商环境、影响企业发展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坚决整治违纪违法办案、执法不规范现象。对整改发现的问题做到三个不放过,即:问题不查清不放过,处理不到位不放过,整改不落实不放过,以查纠整改助力队伍建设,确保形成纠查整改的“震慑力”“约束力”,有效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