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法院信息

如何做好一名合格的法院干警

——肖保国同志在我院春节集训上的讲话

时间: 2012-02-03 10:57 来源: 宜城法院党组

   

今天,我主要就基层法院政法干警如何把握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谈一下自己的想法,与同志们共勉。

一、提高党性修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党员姓“党”,首先要讲党性。什么是党性,我认为:就是一名党员,要听党的话,跟党走,要把自己的思想行动置于党组织的领导之下。大的方面,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小的方面就是自觉遵守党的组织纪律、言行一致,服从各级党委、党组、党支部的管理和要求,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和入党誓言。党性修养强不强,是我们党生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我们法院干警党员很多,应该说有很好的基础,大家作为党在和平年代的执政基础,更加要强调党性,否则我们就不配身上这身制服,也违背了入党时的庄严承诺。

政法姓“政”,必须要讲政治。什么是政治,从大道理讲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终其核心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作为一名政法干警,不仅要成为一名法律业务上的行家里手,更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善于从党执政的角度、维护全局的高度来思考分析问题,研究解决问题。去年,中政委提出了构建政法工作核心价值观:“忠诚、为民、公正、廉洁”。对党绝对忠诚是政法干警的天职,也是统领核心价值观的灵魂所在。现在我们国家富强了,这是境外敌对势力所不愿看到的,他们对我国的攻击也从未停止过。近几年来,他们攻击的方向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攻击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民主;二是攻击我们的司法制度不独立;三是攻击我们的新闻制度不自由;四是歪曲、放大贪污腐败等社会阴暗面。其实质就是攻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这个问题上,作为政法干警,我们的政治立场必须坚定,不能有丝毫的动摇。

对于我们从事审判工作的法院干警来讲,讲政治还体现在坚持政治、法律、社会“三个效果”的统一。“法治”并不意味着“唯法”,崇尚法律不代表法律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政治也不意味着“忘法”,依法治国是早已确定的治国方略。两者的根本目的统一于人民性。我们执法办案,既要依法办事,也要充分考虑政治和社会影响,要多想一层、想深一层。有些案件,从纯法律的角度或局部来看,作出的处理意见可能合乎“法条”;但从政治的角度或全局的高度来看,未必合乎“法理”,这就要以“三个效果”来统一。宁可自己受冤屈,不让群众受委屈;宁可局部作“牺牲”,不让全局受损害。顾全大局、忍辱负重、敢于担当,这是我们政法干警应当具备的个人品德和政治素质。去年我们审结的轩庄土地承包案、高继财职务侵占案、魏海峰黑社会组织案,都收到了良好的政治效果。

二、加强学习

胡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我们经常讲,学历不等于能力,文凭不等于水平,知识不等于才干。能力来自哪里?来自学习;水平来自哪里?来自思考;才干来自哪里?来自实践。一个人的成长进步,其实质是不断学习、勤于思考的成果。不学不思,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

学什么?主要是学一些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国内外社会实践的经验与教训。我院从制度上规定了政治学习项目,也经常发通知要求各部门、各支部在人员、时间和内容上保证政治学习落到实处,有时还要求政治处检查学习记录和学习笔记。但大家扪心自问一下,是不是大多在走形式、走过场。业务学习稍好一些,但政治学习有多大的成效呢?我们常讲: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素质如何提高,还是得靠学习。政治学习虽不能直接指导我们办案,但政治素质高了,我们就会志存高远,我们就能占领导精神高地。

怎么学?一是向书本学。温总理讲过,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前两年我到一些部门走,总是要看一看大家书柜、书架上有什么书。说实在,少的可怜,除开几本办案手册,就是一些院里发的报刊资料。我们现在财务保障虽然很紧张,但买一些学习资料的费用还是够的嘛!这里面的根本问题是许多同志不愿去学,凭着过去的一点办案经验去应付,我们的司法水平怎么才能提高?因此,我建议大家要求自己就像要求自己的孩子一样,多一些学习思考,少一些交际应酬,做孩子们身边的榜样。二是向实践学。实践出真知,实践是第一课堂。审判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许多问题书本上没有解答,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研究和探索。我们是一个基层法院,是审判的一线,社情民意是什么样,我们应该最清楚,老百姓心里面想什么,我们也应该最清楚,否则我们就会脱离群众,到处碰壁。三是走出去学。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是学习方法上的一种捷径。我历来鼓励大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到外地法院走一走,法院系统内的业务培训,能多争取名额的多争取一些。视野开阔了,我们的眼界才会高,我们才会始终不会成为进底之蛙、固步自封。这个想法,我们党组的意见是统一的,今后也会坚持下去。

三、勇于担当

(一)要忠实履责,干事创业

我们每一位同志都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起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不懈怠、不偷懒,工作自己干,思路自己出,亲历亲为,既动口又动手。老同志不能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而是应多想想自己能在岗位上尽职尽责的时间不多了,要为自己有限的工作经历画上一个完善的句号。年轻同志更应该勇挑大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多想想自己能否将前辈们肩负的重担接下来。

(二)要胸怀坦荡,勇于担当

不贪功诿过,不沽名钓誉,敢于担承失误,敢于接受批评和自我批评,尤其是要敢于批评他人。毛主席讲过:“一个老好人充斥的地方,是一个没有希望的地方;一个好人主义盛行的队伍是没有战斗力的队伍”。我们有些同志一批评就燥,不表扬就闹,甚至争荣誉争官职,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我们要有大将风范、大家风度、大爱胸怀,得到了不傲气,失去了不泄气。这次受表彰的三十几名同志要不骄不躁,要把过去的荣誉当作今后的动力,同时还应保持一种清醒的头脑,由于名额所限,还有许多优秀的同志没有受到表彰。我们这次表彰的同志并不代表你们处处都比别的同志优秀。有位领导给我讲了四句话,大家可以仔细品味,“再烦也要想通,官小也要知足,有理也要让人,权大也要低调”。

四、认真践行司法为民

司法为民是我们法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古话说,“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讲的就是对群众要有感情,以真心换真情。现阶段,审判工作走群众路线,已是大势所趋。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思想上必须弄清三个问题“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样,群众才不会离开我们,我们才有立身之本。

要明白“我是谁”——自己也是百姓。官和民是相对的,没有民何来官。这次我在省委党校学习,王国生省长和我们座谈时讲过,我们每个领导干部都是从人民群众中来的,最终要回到百姓中去,平安着陆,功德圆满,才算是划上一个完整的句号。王省长告诫我们“别把自己太当干部”,绝不能忘根丢本。我们所做的工作,不仅要听上级的表扬与肯定,更要注意群众的评价与感受。“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就是这个道理。

要明白“依靠谁”——法院工作离不开老百姓。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群众是不可动摇的执法资源。我们送达、调查取证、调解协调案件、执行判决,离不开群众的理解、配合。离开群众,我们就是瞎子、聋子、跛子。今后,如何更好地依靠群众、依靠基层组织,大家要好好总结。

要明白“为了谁”——办案办事想着百姓。我们一身制服,威严无比,但一身制服不是让我们在人民群众面前示威的,我们穿上这身制服,办案办事都要心中装着百姓,知道他们想什么,盼什么,怕什么,烦什么。李鸿忠书记给我们讲过,“我们是人民群众的工具,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如果我们是一根警棍,群众就是使用警棍的人,警棍不好用,就会被扔掉、换掉,就是这个关系”。因此,对涉及群众利益的事,要做到真办、慎办、热情办。真办就是不来虚的,不能走过场,搞应付,一定要给群众一个实实在在的交代。慎办就是不搞错的,有时候一个错误判决就可能导致一个企业破产,一个家庭破灭,一群人怨恨,造成的影响需要几年甚至好多年才能平息。热情办就是少来生硬的,不断改变“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状况,一名群众一辈子可能难得打一次官司,大家热情接待,认真对待,我们的良好形象就能在百姓心中“落地生根”。

五、多一点反省自律

“做人要知不足,做事要不知足,做官要知足”这句话,讲请了“知足”与“不足”的关系。

首先,要正确把握自己,从两个层面经常反思不足。在工作层面上,多想一想还存在哪些问题和难题,用什么办法化解和破解。在个人层面上,要正确把握自己,反省不足。“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弱点和缺点,一个好的人品要求我们“在人格上不要轻易怀疑人家,在见识上不要过分相信自己”。只要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提高和进步。

其次,要严格要求自己。一是自律,要守牢法律、纪律的底线,约束自己,管好家人,不踩红线,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经济上的清白人。其次是做好制度约束,加强管理与监督,尤其是腐败风险的预警与防控。

总之,我们在党性修养、学习思考上下了功夫,就能够解决精神懈怠的危险;在爱岗敬业、勇于担当上下了功夫,就能够解决能力不足的危险;在司法为民,不忘根本上下了功夫,就能够解决脱离群众的危险;在反思不足,严格自律上下了功夫,就能够克服消极腐败的危险。

最后,我衷心祝愿大家新春快乐,幸福健康,也祝愿宜城法院的明天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