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法院信息

宜城法院六项措施开展回访帮教工作

时间: 2013-08-26 14:00 来源: 宜城法院政治处

   为将未成年回访帮教工作开展起来,强化“关爱执法”模式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的教育挽救作用,预防和减少失足未成年人重新犯罪,我院未成年案件综合审判庭进一步研究对策,构建中心突出,分工明确,运转高效的“女法官爱心回访”工作团队,成立了由六名法院优秀青年干警组成的“青年维权志愿者团队”。期间召开了6次协调会、听取了女法官、青年志愿者的52条意见,建立了回访工作制度和工作档案,形成了“多措并举、齐抓共管”的和谐工作氛围,我们的主要工作做法是:

一、建立组织,加强领导。为确保“女法官爱心回访”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我院成立了以党组书记、院长肖保国同志任组长,分管少审工作的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李朝阳,党组成员、政治处主任王亚彬为副组长,11名女法官为成员的爱心回访帮教团活动领导小组。针对未成年人学习、生活习性及心理、生理特点,结合法官在回访帮教中独特的作用,我院党组研究制定了《关于开展女法官爱心回访帮教团活动的实施方案》,将回访帮教活动制度化、规范化。

二、宣传发动,广泛动员。为搞好回访帮教工作,我院专门召开了 “女法官和青年志愿者回访动员会”,会上大家进一步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同时,我院还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未成年被告家属密切联系,围绕“正视现实、放眼未来、回归社会”广泛开展宣传,营造全社会理解、关心失足青少年的良好氛围。

三、明确重点,收集信息。重点围绕“帮助未成年人员矫正不良生活习气,遏制和减少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发生”来开展“回访”工作,坚持“五访”落实回访帮教工作:即访未成年人目前安置情况;访未成年人思想动态;访未成年人对后期的生活安排情况;访周边群众反映情况,特别是党员群众和社区干部对未成年人表现的评价;访未成年监护人员对未成年人的评价。

四、倾注爱心,彰显文明。回访中,法官们与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或亲属进行了亲切的交流座谈,零距离倾听未成年缓刑人员现在的工作、生活和思想状况,详细了解他们在缓刑期间的行为表现,询问了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耐心细致地为他们解答一些疑惑和担心。拥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何伟丽法官还从犯罪的根源、心理、谨慎交友、理智做人等方面对他们进行教育劝导,鼓励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道德修养,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走好人生的道路。例如:未成年犯胡某因犯抢劫罪于去年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零六个月,在父母及社会各方的帮教下,他洗心革面,认真改过,对未来生活充满了信心,法官们感到十分欣慰。

五、结对帮教、设置“绿色通道”。为方便未成年犯与法官进行交流、联系,我们设置了“回访帮教”工作热线,通过邮件、电话、微信、QQ等远程通讯方式,对失足未成年人进行跟踪帮教,及时了解其思想动态,并有针对性的回访帮教,拉近法官与其心理距离。

六、实事求是,严格考评。回访工作中我们采取“听、建、评、馈”四步工作法,逐步对判处缓刑的未成年人的生活学习情况进行考评。“听”,即定期召开女法官回访工作会,听取女法官和青年志愿者对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建”,即建立“一案一档制度”,档案中详细记载每个未成年犯在后期表现的证明材料、父母进行管教情况的汇报材料、未成年犯自己的思想汇报材料和法院下一步的帮教措施等,不仅使后续的回访帮教更有针对性,而且对预防缓刑未成年人犯重新犯罪起到了良好作用;“评”,即开展综合评议,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评价未成年犯的行为表现;“馈”,即对回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回访工作中社区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意见建议在会上进行反馈,提出工作要求,向未成年人所在地的社区机构或辖区派出所提出建议。